(指导老师:胡宇宸,球友会通讯员:倪永淇 李凌云 朱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5日,qy球友会赴永州市零陵区文化实践团走进永州市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触摸历史脉络,感悟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化了对永州地域文化的认知,汲取了奋进力量。
永州市博物馆以“永州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远古文明”“秦汉雄风”“唐宋风华”“明清底蕴”等多个主题展区,系统展示了永州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历程。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实践团依次参观了馆藏的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石刻等珍贵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永州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图1 永州市博物馆
江永女书:女性智慧的独特镌刻
江永女书,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女性文字,主要流传于江永县上江圩镇蒲尾村,自20世纪年代被学术界发现以来,便以“深山玫瑰”的姿态惊艳世界。实践团跟随讲解员,开启了一场与江永女书的深度对话。它记录着当地的永明土话,字形呈长菱状,笔画纤细婀娜、均匀有致,宛如灵动秀美的女子,约有500至700个原创字符。与女书书法相伴的坐歌堂、斗牛节等“女书习俗”,早已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永县积极推动女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恢复了读纸读扇、花山庙会、斗牛节、结拜姐妹、坐歌堂等女书习俗,还实现了从单一女书保护向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转变。学术领域,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继建立起女书研究基地,《国际编码女书字符集》的发布,更是让女书正式进入国际语言规范序列。
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女书文化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女书月饼、春联、拜年贴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热门伴手礼,女书美甲、书签、团扇等文创产品也深受年轻人喜爱,频频出现在国际秀场的女书元素服饰、包袋、珠宝,更是让女书文化走向了世界。

图2 江永女书
瑶族文脉:古老传统的生生不息
进入瑶族传统文化展厅,一件件瑶族传统服饰静静陈列,在讲解中“活”了起来。讲解员指着一件盘瑶“五色衣”介绍,红、黄、蓝、白、黑五色刺绣不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暗藏着瑶族先民迁徙途中对太阳、河流、土地的记忆;而那件缀满银饰的盛装,30余斤的重量承载着“蝴蝶妈妈”的古老传说,银花片上的纹样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出嫁时家族对女儿的祝福。实践团成员在与讲解员的互动中厘清了服饰作为“行走的历史”的文化内涵。
在瑶族生活场景模型区,吊脚楼、火塘、染布架等微观景观引发了成员们的浓厚兴趣。讲解员指着火塘边“捻线的老人”与“捶打靛蓝草的妇人”模型,详解了瑶寨“火塘为心”的生活智慧——这里既是炊饮之所,更是《密洛陀》古歌口耳相传的“课堂”;而“三浸三晒”的蜡染工艺,从蓝靛草种植到布匹染色的全流程,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中“天人共生”的哲学。

图3 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瑶族的历史和文化
当暮色浸染潇水之畔,实践团的脚步虽已暂别博物馆的千年回廊,但文明的火种已在心田悄然燎原。那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纹路、沉淀于陶罐中的烟火、跃动于古籍间的诗行,无不诉说着永州这片土地对历史的忠诚守望。此行不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对文化基因的深情溯源——真正的传承,从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让历史的光照亮未来的路。实践团成员将带着这份沉淀的思索继续前行,在时代长卷中书写属于新青年的文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