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罗兆祥 丁小燕 伍振军 李馨,球友会通讯员:姚雁 胡怡萱 郭佩灵)
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明珠,历经岁月洗礼始终熠熠生辉。7月6日,qy球友会暑期赴长沙市望城区探寻非遗与红色文化交融传承调研团对靖港发饼和烙画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深度调研,聆听传承人坚守传统技艺的故事,感受匠心背后的文化温度。
靖港发饼:老面发酵的千年滋味
据左家传承人讲述,依托湘江黄金水道,靖港自古商贾云集。为满足码头工人、船工和来往商旅们的需求,发饼这种高能量、能快速充饥、方便携带、不易变质的食物应运而生。
言及制作工序,传承人表示:“看似简单的和面、发酵、烤制三步,实则暗藏玄机。”手工制作的独特风味,是机器无法复制的。面对现代饮食习惯的变化,传承人道,“我们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糖分比例,让古老技艺持续飘香。”这简单调整的背后,是一位非遗传承人对传统的坚守,展现了其创新的智慧。

(采访左家发饼传承人)
调研团成员从与传承人的交谈中深刻体会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承传统小吃,不仅是保存一种技艺,更是守护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集体记忆,延续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美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馈赠。
烙画:以火为墨的时光雕刻
烙画作为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中国顶级民间工艺之一。“从物理学上说,烙画是通过高温与木板‘碰撞’后的碳化现象,从而留下痕迹来组成丰富多样的图案”,传承人向调研团介绍。

(烙画作品展示)
传承人作为火与木“对话”的媒介,赋予了每一个烙画作品独特性——这被称之为“灵魂”。在传承人的工作室里,每一幅烙画作品都在诉说着这项技艺的独特魅力。“现如今年轻人普遍缺乏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也缺乏对传统工艺的运用”。传承人的忧虑引发了调研团的深思,调研团成员时开驿感慨:“这不仅是价格问题,更是文化认同的危机,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技艺价值被人们所忽视。当机械复制品以低价充斥市场时,手工艺人花费数十个工时完成的作品又该如何体现其价值?”

(调研团采访烙画传承人)
从市井飘香的靖港发饼,到匠心独运的烙画艺术,调研团成员们见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些技艺不仅是古老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非遗保护的终极意义,不仅在于传承技艺本身,更在于激活其蕴含的文化基因,让传统智慧在当代生活中回响。